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歐陽淳)逢五逢十的雙峰縣青樹坪街上是熱鬧非凡的,到處都是趕集商販們賣力的吆喝聲,夾雜著二中剛剛放學上街的學生男女打鬧、起哄的聲音。難得周末有空回鄉(xiāng),自然是要陪奶奶上街趕場的,路過一些地攤的時候,大嫂們隨意地盤腿坐在地上,一旦和你目光對視就會十分熱情地招呼你過去介紹她們家的菜和肉是多么新鮮、生態(tài)環(huán)保。一位大嫂攔住我們推薦她的野生團魚,五谷不分的我自然是不知道怎么區(qū)分野生和養(yǎng)殖的,大嫂一邊得意地說:“養(yǎng)殖的一離開溫室環(huán)境就適應(yīng)不了,很快就會死掉,野生的能夠養(yǎng)很久!”。
突然鼻子一酸,和這團魚共情了,工作前的我何嘗又不是生活在溫室里呢?在家庭和學校的重重庇護下,過著無所事事飽食終日的日子。工作后穿上警服,我就不再是個寶寶,在生活與工作的雙重磨礪下,在理想、責任與壓力的驅(qū)使下,我一天天地熬著、咬牙挺著,一點點地舍棄曾經(jīng)的嬌慣與任性,堅韌心性、野蠻體魄,逐步自我蛻變。很慶幸能夠加入雙峰公安,在領(lǐng)導同事們的鼓勵和關(guān)心下,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我挺了過來,也成長了不少,能夠在加班與熬夜中不斷收獲與提升?,F(xiàn)在,無論是在辦公室的凳子上,還是顛簸的車子里,我都能夠爭分奪秒地睡得挺香。
(右排左二 歐陽淳)
思緒總是在深夜獨處時慢慢累積,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回不過去的曾經(jīng)。學校里的生活是上班之后不敢再去奢望的,區(qū)隊微信群里大家時不時就會分享一些大學的舊照片,雖然只是時隔一年,但再去看時就已經(jīng)開始忍不住地懷念。趁著自我矯情之時順勢點開大學寢室的微信群,一則“XT大學學生被投毒死亡”的標題映入眼簾,點進去看便是一則警方通報:25歲湘潭大學在讀研究生疑似被人投毒致死,犯罪嫌疑人是同寢室的27歲研究生,其現(xiàn)已被依法刑事拘留。一條鮮活年輕的生命就在寥寥幾字之間變得冰冷永恒,訊息很短卻像一把尖銳的匕首深深扎進了我的內(nèi)心,瞬間割開了一道思緒的口子。
耳邊猛然想起第一天上班去單位報到,臨出門時母親突然對我說了一句:“兒子,爸爸媽媽就你這么一個孩子,上班之后既要敢打敢拼,更要注意保護自己”,對父母敷衍慣了的我留了一句“知道啦”便急匆匆出門了。到現(xiàn)在,我也慢慢習慣了那盞不管我多晚回家都會為我亮著的燈光和那一聲隨之而來的輕松溫柔的“崽啊,你回來啦,媽媽剛好要睡了?!倍嗝礈嘏⒑纹湫腋?!
我的腦海中緊隨其后又浮現(xiàn)出湘大喪子父母,他們抱著孩子冰冷的尸體撕心裂肺地哭喊、捶打、悲鳴……,滿心的不甘、無奈和悲痛在漸漸式微的嗚咽中升騰。好好活著的每一天,可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任,又何嘗不是一種為人子女的責任呢?
反思自己,望向身邊和網(wǎng)絡(luò)上的同齡人,忍不住發(fā)問:現(xiàn)在的青年到底怎么了?我們的教育導向是不是出問題了?青年高材生之間因為一些日常的瑣碎、傲慢就相互孤立、疏遠,在日積月累的偏見與壓抑中猛然爆發(fā),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是匪夷所思?更是細思極恐!是啊,都已經(jīng)是法學和馬克思主義學的研究生了,我們在研究什么?畢業(yè)后我們是要去干什么?面對承擔社會矛盾的排查防范和化解重任,我們是否值得被信任?
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社會巨嬰”、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甚至自殺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青少年的常態(tài),更是令家人們頭疼不已——潛意識地自命不凡,下意識地不考慮他人感受,有意識地逃避問題…… 可社會和現(xiàn)實終究是殘酷的,那些家庭和學校沒上好的課,社會終究會以更殘酷高額的代價補回去。
朱令案、林森浩案都是這樣。他們都是通過貌似公正的應(yīng)試教育考上了名牌大學的天之驕子,但另一面,這些在父母溺愛和書本與試卷中長大的孩子,缺少與真實人物相處的經(jīng)歷,缺少應(yīng)有的包容能力,也導致他們失去了換位思考與共情的能力。他們不懂得與人為善,不懂得團結(jié)他人,不懂得收斂脾氣,最終成了高智商低情商,道德敗壞的丑惡樣子。而這樣的現(xiàn)象,更值得我們整個社會去好好反思。社會的重任、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交給這樣的青年一代能放心嗎?這似乎是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
工作一年來,接觸了很多的問題少年,他們被網(wǎng)絡(luò)上那些不正確的價值觀導向所影響,錯把浮于表面的“特立獨行”當成一種個性,不擇目的地想要“年少有為”,最后劍走偏鋒,給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輩子的污點;許多清純少女,由于缺乏父母的適當關(guān)愛和引導,最后在一句句“敢愛敢恨”的自我感動中做出讓自己后悔一輩子的事情。從事公安工作之后,這樣的青年和“傻事”我見了太多太多……仔細琢磨就會找到這么一條規(guī)律,他們接受的教育往往不是去教育孩子如何吾日三省吾身,吃苦自律,去懺悔反思、總結(jié)提升,去棄惡從善,而是去怎么繞過規(guī)則和考核走捷徑,怎么去想方設(shè)法爬到金字塔的頂端……
在面對困局和迷惘時,許多人總習慣通過拜佛求神作為實現(xiàn)目標的捷徑和內(nèi)心的慰藉。在青樹坪錫福寺里,奶奶虔誠地跪拜著,祈求諸位神靈保佑子孫后代健康平安。我恍然驚覺,這個社會最缺的,可能就是一種叫信仰的東西!這樣一個小小的寺廟,迎合著人們的欲望需求,一應(yīng)俱全供奉著觀音、圣帝、財神、文殊等多位菩薩,這不正是典型的市場與供需嗎?感恩知足、珍惜生活、敬畏規(guī)則,這些可能是青年人真正需要去學習和反省的。
開車回縣城的時候,天已經(jīng)黑了。我開著窗享受著燈火闌珊下小縣城獨有的煙火氣。路過國藩學校的時候被一股熟悉的香味弄得有些嘴饞,那是一個賣現(xiàn)炸蔥油餅的小攤子。攤子是一對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夫妻在經(jīng)營著,笑容可掬的夫妻倆總是忙碌而默契,他們?nèi)潭紱]有語言交流,彼此只需要一個眼神便能心領(lǐng)神會。我很是詫異,直到付款的時候,老板娘微笑著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嘴巴以及車上的特殊標識,我才猛然反應(yīng)過來,原來這是一對聾啞夫妻。他們身殘志堅、不抱怨、不放棄,簡單感恩,真摯而不復(fù)雜,無論生活如何滄桑,都能夠始終微笑以待……
我猛地咬下一口餅,一股強烈獨特的芳香在嘴里瞬間迸發(fā)出來,盡管分量很足,但我還是下意識地再點了一個。因為這種味道,正是我迷惘中苦苦追尋無果之后的柳暗花明。
責編:王彩英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