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殷玄子 方玲)
“遠親不如近鄰,和氣才能生財。感謝法官不辭辛苦,多次上門調解,終于解開了我們鄰里之間的隔閡!”漢壽法院太子廟法庭組織的巡回法庭結束后,一起因鄰里占地引發(fā)的恢復原狀糾紛得到妥善化解,當事人不斷訴說著感謝,三方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沒有松開。
?巡回法庭開庭現(xiàn)場
楊某與蔡某系多年的鄰居,均在農貿市場兩邊經營生意,兩人房屋圍墻之間留有50公分左右的距離。2023年4月初,楊某在該空間上方搭建屋頂,并安裝鐵門,占用該空間作為雜物房使用。雙方相鄰而居,多次因占地事件發(fā)生口角,經社區(qū)調解無果后,蔡某將楊某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辦法官考慮到雙方當事人是多年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判了之并不能化解積怨、修復鄰里關系,此前多次上門開展調解,未能成功解紛。為徹底化解雙方矛盾,近日,承辦法官決定采取巡回審判方式,將庭審現(xiàn)場“搬”到當事人家門口。
庭審過程中,原告提出,要求被告當庭認錯、賠禮道歉,被告顧及自身顏面,當即表示拒絕。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法官發(fā)現(xiàn)兩人心中都有氣難紓,為防止矛盾升級,法官立即開展一對一調解法,緊緊圍繞案件的爭議焦點,從鄰里和諧的角度出發(fā),講法律、擺事實、說利害,在逐步取得被告信任后對其進行耐心勸說。最終被告邁出關鍵一步,向原告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原告也同意繼續(xù)讓被告使用該空間,雙方各讓一步,握手言和。庭外和解后,原告當即表示撤訴。至此,一件矛盾尖銳的鄰里糾紛案結事了。
太子廟人民法庭以創(chuàng)建“楓橋式人民法庭”為抓手,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為導向,把法庭變成老百姓家門口的法庭,通過以案釋法拉近法庭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
責編:周萌
一審:周芝華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