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欧美一区在线观看,日韩欧美**字幕,日韩专区在线播放,国产性色αv视频免费

散文︱苦樂筆耕
2024-09-05 16:03:28          來源:湖南法治報 | 編輯:伏志勇 | 作者:譚親梁         

譚親梁

夏秋是野外游泳的好季節(jié)。前不久在一個棋友微信群,大家饒有興趣的聊起了游泳,有的說能一二千米,有的說能三四千米,卻沒人說能游五六千米的,我覺得有趣,自己很喜愛游泳,不由參與到聊天中,我說能游六千米,這確實有點嚇人,自然沒幾人相信,我隨后說:“在漣源這個小地方,我有兩個小紀錄,至今很少有人敢破,一是連續(xù)游泳6 100米,二是已寫散文240萬字。”一位老棋友立即發(fā)了個短語音,我一聽是“吹”聲,并未生氣但也沒辦法,只好把自己的游泳“挑戰(zhàn)證明書”和高過半米的一大疊創(chuàng)作本的照片發(fā)至了群里,這樣大家真信了。

繼而有棋友問我,是什么支撐著我筆耕近30年,竟然累積了240多萬字?我說無他,只因為喜愛。其實他們還可繼續(xù)問我:為何喜愛呢?我的答案是:筆耕有其苦更有其樂,這種苦樂支撐著我默默耕耘,筆耕不綴。

毫無疑問,筆耕首先是一件苦差事。人們常說的“爬格子”、“碼字”,指的就是筆耕,寫呀寫,爬呀爬,伏案久坐,腰酸背痛。以前沒有互聯(lián)網,文學作品一般只能發(fā)表于報紙、刊物、雜志等,因而許多文字都無法順利發(fā)表,這樣就更沒趣,筆耕之苦悶在筆者心里,讓他們平添許多寂寞和孤獨。若是以稿費為生的人,那其筆耕之苦更是普通人無法體會的。

我是業(yè)余文學愛好者,寫散文只是我的個人愛好,也就是說,我另外還有主業(yè)即本職工作,我的主業(yè)做得不錯,三十四歲時干到單位副職,還要三年退休,今年又享受到了“五斗米”的工資待遇,因此我從事筆耕無任何壓力。散文能發(fā)表,我當然開心;散文未能發(fā)表,我也無所謂。我雖然高中時是理科生,且初三到高三都是本班物理課代表,但就是喜愛寫,盡管筆耕很苦,然而我陶醉于筆耕的苦與樂中,也許正如李清照的詞:“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我長期伏案寫作,導致頸脊稍有些不爽,前兩年我本想放棄筆耕,可是揮之難去,情結難解,年年都在堅持。這就像一位老農,種了一輩子田,對田野有很深的感情,突然要他停下來、不種田了,那確實很難。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在內的辯證關系。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一首很流行的歌《苦樂年華》,我很喜愛,其實年華也罷,生活也罷,有其苦則必有其樂。筆耕也一樣,一方面很苦,另一方面很樂,筆耕之樂讓耕耘者沉醉其間,難以罷脫,不知歸路。

我曾寫過兩篇散文,一篇是《我把日記都寫成散文》,另一篇是《我以文字編織著歲月》。我文章的大意是,用文字把自己工作、生活和愛好中的精彩、亮點和有意義的小事都記錄下來,退休以后整理、編輯、出版,便成了我的回憶錄。我認為,這就是筆耕的意義之一,當然也是筆耕之樂。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就是古人所崇尚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能真正完全做到的就成了圣人。從古至今,人們公認的圣人只有“兩個半”,第一位是春秋時期的萬世師表孔子,第二位是明代的王陽明,第三位即“半個”是晚清的曾國藩。普通人永遠成不了圣人,也不要奢望成為圣人,但可以向圣人學習,即見賢思齊。

普通人雖不可能立大德,但可以立小德;雖不可能立大功,但可以立小功;雖不可能立大言,但可以立小言。小德、小功易為之,小言更易為之。我認為,普通人可以通過不斷筆耕,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腋成裘,人生若能正式出版一兩本或多本自己的書,書中有感悟認知和思想情懷,這就是立言。近30年來,我筆耕不綴,吃苦不少,就是夢想以后出版自己的散文集,立一點言。雖談不上著作等身,但兩三百萬字的書籍若疊加起來,也是有一定高度的。這正如沙堆,若沙子越積越多,最終就會成高塔。雖然只是沙子,但堆積如山后就是高大的沙山,任何人都不要在沙山前輕蔑,否則一陣狂風吹來,沙山可能將其淹沒。顯然立言是筆耕的意義之二,當然也是筆耕之樂。

好的書畫作品自然有人買,買就要付錢,即便是求,求者一般也會支付適量潤筆費,不管是價錢還是潤筆費,對作品創(chuàng)作者來說都很重要亦很有意義,因為書畫家們也須養(yǎng)家糊口和不斷發(fā)展。同樣,好的文學創(chuàng)品或有稿費、版費或有潤筆費,這不是業(yè)余文學愛好者的追求,但有總比沒有好。以前幾乎所有的單位都重視宣傳、鼓勵寫作,發(fā)表了好的文章就有獎勵,這對于業(yè)余文學愛好者來說是一種潤澤。我筆耕近30年來,對單位給予的獎金沒統(tǒng)計過,但估計已近10萬了,另外我從報紙、刊物、雜志收到的稿費也不少。

宋代范仲淹的散文《岳陽樓記》讓岳陽聞名天下,可見散文的魅力非同一般。一篇散文何以有這么好的宣傳效果呢,那是因散文能巧妙地將宣傳融入文學之中,這樣人人喜愛。一篇好散文尤其是編入中學語文教科書的散文,其宣傳效果無疑是極好的。近十年來,我嘗試、探索寫宣傳性散文,已有不少心得和收獲,全國有些地方、單位或個人多次邀請我去做活動嘉賓或采風,并要我寫些散文為之做宣傳,若能發(fā)表于《人民日報》人民號或其它權威媒體,他們甚為高興,往往會贈送紀念品或支付潤筆費。當文章得到了認可并有潤筆費、稿費、版費、獎金或紀念品時,自己內心還是很爽的,這就是筆耕的意義之三,當然也是筆耕之樂。

我喜愛圍棋,我的散文有不少是寫圍棋的;我喜愛參加圍棋活動,我常把相關活動以散文形式記錄下來;我把這樣的散文稱之棋文。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以棋文行天下》。乍看標題,似乎我在吹牛,其實我沒吹牛。2019年和2021年,兩屆“攸州杯”湖南省縣級圍棋團體賽在株洲攸縣舉辦;2019年7月,“錢江源杯”全國縣級圍棋團體賽在浙江開化舉辦;2019年9月,“隴原杯”全國業(yè)余圍棋邀請賽在甘肅平涼舉辦;2023年9月,“寧縣蘋果杯”全國業(yè)余圍棋邀請賽在甘肅寧縣舉辦;2024年8月,“崆峒杯”全國女子業(yè)余圍棋公開賽在甘肅平涼舉辦;另外還有一些全國圍棋比賽;這些比賽的舉辦方都邀請我做嘉賓,并可帶夫人同行。既包吃包住,又安排采風;既發(fā)比賽紀念品,也給適量潤筆費;既可看棋,又可創(chuàng)作。感覺真好,但這種筆耕之樂是棋人獨有的,我很享受。

“書香門第”是人人喜愛的一個詞語,人們希望自己出身于書香門第,更希望自己后代出身于書香門第。然而要想成為書香門第并不容易,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斷努力。若父母讀書不多,那么我們這代為何不努力多讀點書多寫點文字呢?即使家庭并不富有,也不妨礙我們讀書和筆耕。“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蔽覀兌嘧x書、多筆耕,對子孫后代必有積極的深遠的影響?!爸液駛骷揖?,詩書繼世長。”富不過三代,唯忠厚和詩書,才能讓子孫后代永遠興旺。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是“半個圣人”曾國藩的一句名言,對于業(yè)余文學愛好者來說很有啟迪意義。業(yè)余者,非專業(yè)也,其筆耕不可能有太大的收獲,然而只要真的喜愛,那就默默耕耘,并持之以恒,這樣就可從耕耘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

(寫于2024年8月30日)

責編:伏志勇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

關于我們-商務合作-法律聲明-聯(lián)系我們
廣告熱線: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報官網ICP備案號:湘ICP備19000193號-3 版權所有:湖南金鷹報刊社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法治報》 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