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朱璟) 自郴州國際陸港項目建設啟動以來,郴江街道舉全員之力服務項目建設,始終堅持以項目引領聚合力,組建“指揮部+專班+小組”作戰(zhàn)體系,把黨支部建在項目上,全體征拆干部堅持一線工作法,奮力實現(xiàn)征拆清零“加速度”。
緊握項目建設“方向盤”。全街道樹牢“項目為王”導向,領導干部帶頭沖鋒,發(fā)揮示范作用。黨政主要負責人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堅持每天駐守在征拆現(xiàn)場,研究解決征拆工作堵點、難點問題,做到問題日辦日結。始終堅持把道理講在前、把關心放在前、把服務做在前,做到依法拆遷、陽光拆遷、民本拆遷、廉潔拆遷,下足“細”功夫,確保征拆工作高質(zhì)高效。在推進征拆工作中始終堅持“三三二”原則,即三公開、三張榜、兩監(jiān)督,統(tǒng)一公開征地政策、補償標準、征地范圍,統(tǒng)一張榜公示被拆遷戶的人口信息、房屋面積、補償內(nèi)容等,全過程接受紀檢監(jiān)察部門和群眾監(jiān)督,確保群眾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構筑項目建設“加油站”。通過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與管理,提高項目建設戰(zhàn)斗力、凝聚力。第一時間成立街道征拆指揮部,將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選派到征拆一線,成立專班為涉遷群眾解決簽約難題。成立7個入戶攻堅組堅持每天入戶向群眾廣泛宣傳征遷意義、征拆政策,讓群眾熟悉制度、掌握政策、支持項目建設。同時,街道黨工委把項目建設作為培養(yǎng)錘煉黨員干部的“磨刀石”和能力提升的“練兵場”,為項目建設提供人才“加油站”。7個小組形成了濃厚的比、趕、超氛圍,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抓征拆工作。
駛出征拆項目“加速度”。槐樹下村征拆片區(qū)歷史遺留問題多,征拆推進工作困難重重,征拆指揮部和有關部門成立了“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對個案問題進行集中議事、會商解決。通過維穩(wěn)專班進村入戶到征拆群眾家開展“心連心、面對面、解難題”,收集意見和建議16條,合理問題能解決的第一時間處理解決,暫不能解決的均耐心做好解釋與思想疏導工作。通過7個攻堅組入戶耐心細致工作,僅用二個月時間,簽訂征拆協(xié)議90戶,拆除房屋83棟,30500平米,遷墳68冢,清表26000平米。既拆出了“郴江速度”,也征得了“民心溫度”。
責編:劉建軍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