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吳柏軒)為提高老年人識騙防騙能力,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全面貫徹落實打擊整治養(yǎng)老詐騙專項行動工作部署。婁底市公安局婁星分局通過多元化的宣傳報道引導老年人樹立反詐觀念,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養(yǎng)老錢”,為廣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營造良好社會環(huán)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8月3日,分局組織民警入戶對轄區(qū)老年人普及防范養(yǎng)老詐騙知識,同時雙向交流,收集老年人容易對詐騙分子產生信任的原因,以便接下來更有針對性地解決養(yǎng)老詐騙問題。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公眾號、短視頻等軟件迅速興起,消息傳播的途徑增多,消息傳播速度加快,年輕群體信息接收范圍變廣,防詐意識明顯提升,因而信息相對閉塞的老年群體成為了詐騙分子的主要行騙對象。
年齡增大,分辨能力降低。新時代發(fā)展瞬息萬變,部分老年群體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與社會脫節(jié),同時由于年齡的增大帶來的知覺遲鈍,分析判斷能力減弱,面對日益翻新的詐騙手段缺乏警覺性,因而詐騙分子便將目標指向了老年群體。
缺乏溝通,親人聯(lián)系不足。現(xiàn)在的年輕人由于工作、家庭壓力較大,往往會降低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度。此時面對陌生人傳來的“關懷”,老年群體的心理防線迅速被攻破;尤其是獨居的老年群體,由于鮮少與兒孫聯(lián)系,在詐騙分子自稱自己為老人的兒孫,或兒孫的朋友急需用錢時,往往會因為情急而缺乏判斷力讓詐騙分子得逞。
關注健康,迷信江湖偏方。 人到老年,身體各項機能隨之衰退,老年群體往往伴隨著許多的老年病,此時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感會極大的增強,他們會較為容易迷信偏方,詐騙分子就利用老年人治病心切的心理,打著“古法古方、藥到病除”等幌子進行行騙。
詐騙分子利用部分老年人貪小便宜的心理,先使用一些手段吸引老年群體上鉤,比如贈送小禮品、舉辦健康講座、提供體檢、請客吃飯,拉近對老年群體的距離,降低老年人的警惕性,讓老年群體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財產。
責編:王彩英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