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陳江)如今,很多電商公司為推廣平臺、活躍平臺,會搞讓利促銷活動,掀起一波波“剁手潮”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以低成本或零成本獲取利益的“羊毛黨”。普通消費者通過“薅羊毛”省錢無可厚非 ,商家做了宣傳,消費者得了優(yōu)惠,這本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但是有些羊毛不僅不能薅,甚至薅了會觸犯刑法構成犯罪,可能得承擔沉重的刑事責任。
近日,長沙市望城區(qū)人民檢察院起訴的饒某某團伙“薅羊毛”詐騙案已判決,團伙成員被判處1年6個月至5年不等的刑期。
饒某某團伙在2021年得知某電商平臺開展新用戶首單優(yōu)惠和拉新傭金推廣活動后,便有了非法“刷單”套利的念頭。饒某某團伙采取從線上購買大量他人手機號碼,通過非法軟件刷機,規(guī)避平臺風險識別,注冊了大量虛假新用戶。然后,領取新人優(yōu)惠券下單,填入不真實的收貨地址,并通過與平臺商家勾連,直接掃核銷碼形式完成虛假交付,與商家一同將新人優(yōu)惠券套現(xiàn)。經(jīng)調(diào)取平臺的后臺交易數(shù)據(jù)和饒某某團伙銀行卡支付數(shù)據(jù),饒某某團伙共計虛假下單近4萬條,非法獲利共計40余萬元。
惡意薅羊毛,不僅會讓電商平臺被薅得血本無歸,同時也剝奪了普通消費者獲得福利的機會,擾亂市場經(jīng)濟。對于為獲取非法利益,利用軟件刷取大量非真實用戶或利用技術手段刷取虛假訂單、虛假任務等行為,還可能會觸犯刑法,導致鋃鐺入獄,得不償失。
最后,檢察官提醒,不法分子往往以“掃碼獲贈小禮物”方式獲取公民電話號碼。廣大群眾要擦亮雙眼,注重保護自己的信息,切勿因小失大,將自己的電話號碼提供給不法分子。
一審:李林俊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李林俊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