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龔道沿 羅琪)
“感謝縣人大幫咱們修起了一座嶄新的水泥橋,既安全又方便。如今,耕種、運輸、出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艱難了?!?月20日,臨澧縣刻木山鄉(xiāng)巖龍村8組老黨員李立才站在新修好的龍巖橋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8至13組的180戶村民,分散在青龍山的兩邊山下,看著離對方不遠,中間卻隔了一條長長的青龍河。河上無橋,加上這幾個組的田地又互相穿插,農(nóng)忙時一天要往返對方幾次,很不方便。水淺時,村民背著農(nóng)具,小心翼翼,淌水過去耕種;收割后,挑著稻谷返回,連肩也不敢換,生怕一腳踩滑,連人帶物倒在水中。老人、小孩更是格外小心,從不冒險過河。若遇山洪爆發(fā),河水猛漲,或河水漫過膝蓋以上時,不得不繞行四五千米。
長期居住在此的6個組的村民,多么想建一座便民橋??蓪@個曾經(jīng)的省級貧困村來說,短期內(nèi)根本無力解決。村民盼了多年,依舊未變。
“這一天終于盼來了?!笨h人大代表、村黨總支書記印劍激動說:“去年秋天,時刻關注百姓冷暖的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穎到巖龍村走訪中得知這一情況后,引起極大關注,立即組織縣交通局、縣自然資源局等單位,親臨現(xiàn)場,實地查看,拿出設計圖紙,制定修橋方案,測算所需資金,商議解決方法:縣人大資助60萬元,鄉(xiāng)財政擠出5萬元,村里籌集10萬元,很快75萬元資金全部到位。資金湊齊了,村民意見也得到釆納:將橋址選定在8和13組之間。這樣,既方便上下村民出行、耕作,又能解決他們350多萬公斤臍橙銷售運輸?shù)入y題。
專業(yè)施工隊欣然接受后,于去年11月下旬破土動工,經(jīng)過3個多月的緊張戰(zhàn)斗,前不久,一座長14米、寬4.5米的鋼筋水泥橋建成通車,群眾將這座橋取名為“連心橋”、“振興橋”。
橋剛完工,施工隊又馬不停蹄,開動挖土機,在橋兩頭削緩坡度,拓寬公路,一直延伸到農(nóng)家門口,讓村民抬腳就上車,裝貨就運走,獲得感滿滿的。
橋建路通,村民無不拍手稱快:“縣人大為咱們辦了一件大實事。我們一定要搶抓時機,搞好春耕備耕,精心培管果園,以實際行動回報縣人大關懷?!?/p>
一審:周芝華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責編:周萌
來源:湖南法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