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周婧 吳瑜)“檢察官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工作,還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我終于放下了十幾年的心結!”2022年9月,王某在停訪息訴協(xié)議上鄭重簽下名字,這起由張家界市永定區(qū)人民檢察院包案的持續(xù)11年重復信訪積案,得以順利化解。
這是該院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縮影。近年來,該院準確把握“小案件”背后的“大民生”,綜合運用領導包案、檢調對接、司法救助、公開聽證等多元方式,先后化解最高檢、省檢察院交辦的重復訪信訪積案8件、國家信訪局交辦的重復信訪積案11件,辦理司法救助案件25件,發(fā)放司法救助金47.3萬元,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
信訪化解“領導領辦”
王某重復信訪積案,是永定區(qū)檢察院實行領導帶頭包案辦理疑難復雜信訪件以來,啃下的“硬骨頭”之一。
面對家在鄉(xiāng)鎮(zhèn)、出行不便的信訪人王某,包案領導多次“上門辦信”。在其所提訴求確無政策依據的情況下,一方面與王某及其家屬反復交流溝通,從政策、法律、心理多層面釋法引導,另一方面考慮陳某的實際困難,多方聯(lián)系為其安排公益服務勞務崗位,緩解生活困難。最終,困擾王某11年之久的心結解開了。
以“領導領辦”機制破解信訪難,永定區(qū)檢察院探索了一條一把手親自抓、包案領導具體抓、具體工作專人干的有效路徑。院領導既掛帥又出征,通過帶案常態(tài)化接訪、約訪、下訪,逐一“清淤”重大疑難復雜信訪案件,常態(tài)化開展信訪積案清理和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回頭看”工作,努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一線。
司法救助“應救盡救”
1996年11月,退役軍人家庭的“頂梁柱”被一場車禍無情帶走,肇事人出逃,拿不到賠償?shù)能妼俅蠼憧抠u菜維持生計,兩個子女無奈輟學。直至2021年3月,肇事人被抓獲歸案,永定區(qū)檢察院辦理該案時了解到代大姐的情況,迅速開展司法救助。
啟動司法救助綠色通道,幫助代大姐在案發(fā)25年后領到司法救助金;協(xié)調民政局、學校、社區(qū)、愛心企業(yè)等進行多元救助,解決其家人上學難、就業(yè)難、生活難問題;與退役軍人事務局聯(lián)合出臺《關于共同加強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yōu)撫對象司法救助工作的暫行辦法》,將該項工作制度化常態(tài)化;定期上門回訪救助人生活情況,讓“一次救助”延伸為“長期關懷”……如今,代大姐的兒子有了新工作,孫子也考上大學,孫女在大學畢業(yè)后順利考上了鄉(xiāng)村學校教師,家庭走出了陰霾,該案也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優(yōu)秀控申案件。
永定區(qū)檢察院將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入司法救助工作,重點關注困難婦女、未成年人、軍人軍屬、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對內形成“案管+控申+業(yè)務”的內部一體化協(xié)作機制,對外積極與當?shù)剜l(xiāng)村振興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民政局等部門建立協(xié)作機制,將檢察機關司法救助的“獨角戲”變成多方參與的“大合唱”,著力實現(xiàn)應救盡救、應救即救。
公開聽證“定分止爭”
“我法律意識淡薄,抱著僥幸心理酒駕,現(xiàn)在也深刻認識到了錯誤,會全力補償被害者家屬,今后自覺學法嚴格守法?!薄皩Ψ交谧飸B(tài)度誠懇,賠償?shù)轿?,我愿意給對方重新改過的機會,請求司法機關從輕處罰……”日前,在永定區(qū)檢察院組織的擬不起訴案件公開聽證會上,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雙方當事人、辦案民警、聽證員等,現(xiàn)場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度。
近年來,該院將公開聽證作為檢察環(huán)節(jié)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的重要抓手,充分發(fā)揮公開聽證化解社會矛盾、修復社會關系、促進訴源治理作用,堅持院領導主持公開聽證“打頭陣”,廣泛邀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聽證員等多方人士參加聽證評議,常態(tài)化開展公開聽證210件次,切實把法理、事理、情理講深講透,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責編:蔣文娟
一審:蔣文娟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